节度使

唐朝的藩镇权力到底有多大?竟然能威胁到中央政权,事实难以想象

说起节度使,最早并没有这么“威风”。唐初推行府兵制,把地方年轻力壮的男子编入府兵,朝廷需要时一声令下,大家就扛着长枪参军,打完仗就回家。那时候,谁也想不到朝廷统领的府兵会一跃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。但高宗以后,边疆连年失利,府兵屡战屡败。中央无奈,开始在边陲设常备

唐朝 威胁 节度使 藩镇 藩镇权力 2025-11-18 02:24  1

土皇帝一词是怎么来的?新时代已经没有滋生土皇帝的土壤了!

在中国古代,封建王朝实行中央集权统治,但由于地域广袤、交通不便、信息传递困难等因素,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存在一定局限性。一些地方豪族、军阀或官员,利用自身在当地的经济、军事、宗族势力,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。他们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拥有高度自治权,甚至在某些方面超

土壤 中央政府 军阀 节度使 土皇帝 2025-11-16 08:31  1

「五代十国」为什么多数都是“河东节度使”反叛当皇帝?

“山西人又出来当皇帝了!”——这句弹幕要是出现在907年的B站,能连刷53年不带停。53年里8个节度使黄袍加身,5个户口本上写着“河东”,比现代选秀成团率都高。今天就把话撂这儿:不是山西风水好,是那块地早被五代十国改装成了“皇帝流水线”,谁坐上去谁飘。

河东 皇帝 节度使 五代十国 河东节度使 2025-11-15 08:35  2

唐朝灭亡之时,天下的藩镇节度使,为何不攻打朱温?

表面上看,朱温看似凭着忠义之名,替朝廷平定了黄巢之乱,却也由此坐稳了关东半壁江山。此时的李茂贞、李克用、王建、孟知祥……每个人都握着重兵,手里攥着能左右天下的筹码,可偏偏没一个人站出来对抗朱温。这其中的猫腻,藏在各家心底的算计、恐惧和欲望里。

唐朝 朱温 节度使 藩镇 藩镇节度使 2025-11-14 11:46  3

本来以为是节度使乱来,原来土地兼并才是祸首

从那句结束语往回看,事情不是突然发生的,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。先说大环境:连年战乱、地方不听中央话、钱粮断了,国家机器的基本运转都出问题了。关中一带那几年像被犁过似的,庄稼荒了,城里人家不是跑路就是饿殍遍野。地方官有的逃跑,有的被抓杀,基层治理瘫痪,老百姓只好抱

朱温 黄巢 节度使 土地兼并 流民 2025-10-29 13:19  3

唐朝天祐三年(906年)由夔忠等州都防御使改为镇江军节度使

唐朝天祐三年(906年)以夔忠等州都防御使为镇江军节度使,下辖夔州、忠州(今重庆市忠县)、万州(今重庆市万州区),次年,前蜀夺得镇江军节度使,改治忠州。永平二年(912年),分夔州设安州(今重庆市云阳县北),镇江军节度使下辖忠州、夔州、安州、万州。永平四年(9

镇江 节度使 州都 州都防御 唐朝天祐 2025-10-26 17:29  2

唐朝河东节度使马燧率军在临洺与魏博节度使田悦的作战:临洺之战

大历十二年(777年),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与平卢节度使李正己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相互勾结,期望把受封的土地传给子孙。田承嗣死后,李宝臣等人竭力为其继承权向朝廷请命,使田悦当了节度使。田悦开始比较谨慎,对朝廷很恭敬。马燧上奏称田悦必反,提请唐德

河东 节度使 马燧 田悦 魏博节度使 2025-10-22 09:30  2

唐朝十大异姓王,其中一人使得唐朝由盛转衰,国力直下

在我国古代历史上,大部分王朝的皇帝对异姓王都比较忌惮,最明显的就是汉朝,刘邦即位之后大肆剪除异姓王,韩信、英布等异姓王接连被杀。但是到了唐朝,异姓王大量崛起,皇帝有些时候不得不封他们为王,不过都是郡王。他们当中有的把大唐拉下马,有的对大唐有再造之恩,本文就跟大

唐朝 李晟 节度使 异姓王 马燧 2025-10-19 21:30  3

我国古代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十个军职

烽烟四起的华夏大地上,军权曾是王朝命脉的锁钥。那些凌驾于万军之上的职位,不仅是统帅金戈铁马的符号,更是集生杀予夺、国运兴衰于一身的权柄化身。从调遣千军的虎符执掌者,到剑履上殿的御前第一人;从节制边疆的藩镇雄主,到总揽戎机的枢轴重臣——他们立于权力之巅,一令可定

古代 节度使 军职 尚书令 加衔 2025-10-09 21:30  3

唐朝刺史、府尹、都护、节度使、经略使、观察使、防御使哪个大?

唐朝那会儿,当官也有点像进单位:谁手里权最多?谁是真正的一把手?坊间传得火热,说起“节度使”那得跺跺脚、震三震。可你还真别被电视里的安禄山忽悠了。说到底,节度使那个职位,刚出来时也不那么高大上——至少,没咱们后人想得那么呼风唤雨。

节度使 刺史 府尹 经略使 观察使 2025-08-22 17:45  4